建筑結構分會成立于1978年,主要任務是團結廣大建筑科學技術工作者,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嗚”方針,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學術繁榮,面向經濟建設,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推動建筑科學技術發展,促進建筑科技人才成長和提高,堅持獨立自主和民主辦會原則,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分會至今舉辦了25屆全國高層建筑技術交流會,7屆基于BIM的預制裝配式建筑體系應用技術高峰論壇,2屆竹木結構設計論壇,4屆土木工程計算與仿真技術學術會議,1屆高層建筑結構高峰論壇,發表學術論文約4000篇,累計參會人數約20000人;
分會為不斷推出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項目,推動和提高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第一屆結構獎始于1994年,自2012年起,“全國優秀建筑結構設計獎”并入到學會“中國建筑設計獎”,2017-18年度共收到43家申報單位的174個申報項目,涵蓋了近年來國內外的超高層結構、體育場館、機場航站樓以及復雜結構設計項目等多種形式的結構設計,評選出一等獎13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29項。
作為歷史悠久的學術組織,建筑結構分會在多年的技術累積和沉淀的基礎上,不斷的發展創新,在多方面進行探索。傳統的結構領域與新材料的融合,結構的發展離不開各種新材料,各種材料的制成,同時結構的體型體系的創新與變化與為這些新材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結構與信息化的融合,近些年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大數據,人工智能為結構提供了更強大的手段和更多可能,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應用于我們傳統的結構工程專業,將結構工程師,從繁瑣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精力從事創造性的工作,這也是我們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建筑結構分會目前是第七屆理事會,共設有理事157名,主任委員王翠坤研究員,副主任委員包括聶建國院士、滕錦光院士、徐建院士、呂西林院士等19人,常務理事和理事共127人,榮譽理事10人,涵蓋高校、科研院所、設計院、施工企業、地產、材料、設備等多個領域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