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點,恰逢國家對科技創新特別重視支持,作為科技界委員,深感責任重大?!?/strong>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翠坤面對記者采訪時說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翠坤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王翠坤積極履職,擔當盡責,始終把服務公益事業、推進行業技術進步作為己任,面向全國的建設事業,以建筑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致力于解決我國工程建設中的關鍵問題。
履職三年多來,王翠坤委員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智慧城市建設、工程設計審查制度、轉制科研院所發展、建筑低碳發展、激勵高端建造人才等話題建言獻策。
面向未來,王翠坤委員堅定地表示,“展望新百年,心中有夢,腳下有路,眼里有光,一定牢記責任,積極履職盡責,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今年兩會,王翠坤聯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帶來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低碳發展的提案》。
“目前,我國建筑領域碳排放量每年約20億噸,占到全國總碳排放量的約20%。如考慮相關建材生產、運輸等,將占到全國總排放量的近40%?!蓖醮淅τ浾咧v到,伴隨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對我國兌現“2060碳中和”目標構成巨大挑戰。建筑領域的減碳已成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一環”,對全方位邁向低碳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翠坤認為,當前我國建筑領域碳排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鏈條長環節多精準管理難。我國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設每年產生的碳排放約占總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產和運輸以及現場施工過程。低碳建筑發展貫穿于建筑的材料生產、施工建造、運營維護整個生命周期內,建筑全產業鏈低碳化發展任重道遠。
既有建筑存量大,碳排放高。我國建筑面積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現有城鎮總建筑存量約650億平方米,前面提到這些建筑每年僅在使用過程中的“運營碳排放”約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20%。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現狀。
大體量高碳排提前達峰難。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我國建筑領域的碳排放量在未來十年內仍會持續攀升。為2030年提前實現碳達峰,建筑行業節能減碳面臨空前挑戰。
針對以上情況,對降低建筑領域碳排放,王翠坤提出具體建議如下:
注重新建建筑全產業鏈低碳化發展。我國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建筑的設計、材料生產、施工建造等環節,都必須加大低碳化的考量。設計階段,應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一方面建議持續提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能效,到2025年,新建建筑節能水平較2020年標準進一步提升20%以上,到2035年,新建建筑基本達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推動近零能耗建筑規?;l展,鼓勵積極開展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設。另一方面,結構設計統籌考慮建筑全生命期包括震后修復等因素影響,注重采用適改性強、性能高的結構體系以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術,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時注重加大綠色建材的應用。生產和建造階段,加大綠色建造力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而減少碳排放。
注重建筑運營維護期的功能提升,有序推動既有建筑全面改造。建議中央財政加大力度支持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一方面加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對建筑的抗震性能等安全性能提升,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達到減碳效果。
制定相關政策,避免大拆大建。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嚴格控制拆除未達建筑使用年限的建筑,避免資源浪費。
大力發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議重點推動太陽能光伏在建筑中應用,實現就地生產、就地消納。因地制宜采用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滿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
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工程建設行業勘察設計領域已開展了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通過此項評選,造就了一大批勘察設計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帶頭人,為行業發展積累了寶貴財富。
王翠坤表示,“在工程建設領域,勘察設計和施工建造,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沒有高水平的勘察設計成果,就沒有高水平的工程產品。同樣,沒有高質量的施工建設,就難以實現高質量的中國建造?!?
今年兩會,王翠坤聯名馮遠、王美華兩位委員帶來了《關于建議開展全國工程建造大師評選工作的提案》。
為推動工程建設領域高質量發展,激勵高端建造人才,王翠坤提出如下建議:
建議新設立工程建造大師,完善工程建設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建設既包括勘察設計,也包括施工建造。進入新發展階段,今天的工程建設,特別是重大工程項目,已經成為了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集土木結構、機電設備、智能控制和綠色發展理念為一體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優秀的施工建設組織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現場經驗和對跨學科、跨行業的知識積累和對新技術的了解和掌握。他們同勘察設計大師一樣,都是工程建設領域的領軍人物,是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從工程建設全過程看,參照勘察設計大師評選設立工程建造大師,是對行業人才建設的強化延伸,是從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的人才隊伍建設的擴展和完善;另一方面,當前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人才主要包括職稱、注冊執業資格和院士。和勘察設計大師一樣,增設建造大師將完善全行業高端人才梯隊建設,形成完整的工程建設專業人才序列。建造大師與勘察設計大師共同組成工程建設行業完整的領軍人才評價體系,將會極大激發全行業技術人員鉆研技術、提升技能和開拓創新的熱情,激勵全行業高端人才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
此外,王翠坤今年還帶來了《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強化轉制科研院所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支撐作用的提案》。
王翠坤表示,“轉制科研院所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支撐,如何更好發揮轉制科研院所獨特的作用,對有效突破產業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對此,王翠坤建議:進一步明確轉制科研院所在基礎性、社會公益性、國家戰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突出創新在轉制科研院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轉制院所集聚。